“機器人”助力宮頸癌患者保留子宮
近日,襄陽市中心醫(yī)院邢輝教授團隊成功實施“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廣泛宮頸切除+熒光示蹤前哨淋巴結切除術”,為宮頸癌患者成功保留了子宮。
34歲小路(化名)因為一次異常下體出血就診當地醫(yī)院,竟發(fā)現自己得了宮頸癌,初診醫(yī)生告訴她需要做廣泛性子宮切除,也就是說,要把宮頸連同子宮體與宮旁組織等一并摘除,這對她來說如晴天霹靂,無法接受,一度讓她喪失生活的勇氣。
經打聽,她找到了襄陽市中心醫(yī)院黨委書記、院長、婦產科帶頭人邢輝教授,希望自己能進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癌手術。經過一系列檢查,小路滿足保育手術的條件,邢輝最終決定為小路實施“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廣泛宮頸切除+熒光示蹤前哨淋巴結切除術”。
術中先將熒光標記的盆腔淋巴結切除,送冰凍快檢無淋巴結轉移,后進行廣泛宮頸切除術。借助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(tǒng),打破了傳統(tǒng)腹腔鏡技術的局限,放大的3D成像技術使宮旁的組織及血管的暴露更加清晰,靈活的內腕系統(tǒng)更好地完成分離、縫合等精準操作,增加了術后妊娠機會,并且明顯降低了術中術后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率,是婦科微創(chuàng)手術領域的新選擇。
“年輕人群體宮頸癌發(fā)病率上升,而她們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頗為強烈?!毙陷x表示,很多人存在這種誤解,手術切除越多,腫瘤復發(fā)和轉移的風險越低,然而現代腫瘤外科的發(fā)展愈來愈重視患者的生活質量。腫瘤外科手術的目的,是在不影響生存率和手術安全性的情況下,提高患者生存質量,減少不必要的損傷以及手術并發(fā)癥。邢輝教授團隊于2017年成功開展了腹腔鏡下根治性宮頸切除術。該技術保留了患者的子宮體,根治性切除病變的宮頸、宮頸旁組織、上段生殖道,再將殘留的子宮體與生殖道縫合,開啟“孕育生命的通道”。
(李琳)